Monday, November 28, 2011

不碰 - 商品类企业

让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巴菲特将商品类企业视为衰弱型企业, 并远而避之.

商品类企业销售的是一般性产品或服务, 因此, 价格是它们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决定因素.
以下是我们常见的一些商品类企业:

  • 航空公司
  • 造纸企业
  • 电讯公司
  • 汽车制造商
  • 石油及天然气公司
  • 木材企业
  • 手套制造商
  • 食品原料制造商

航空公司一直以来都是以价格战臭名远扬, 提供最低票价的航空公司销量最好.
亚航还不是用价格战马航?

大多数人会选 TESCO, Giant, 或 Sunshine 霸级市场牌的, 还是 PREMIER, Royal Gold, Cutie Compact, 及 Scottish 牌?
其实, NTPM 及 Kimberly Clark 都尝试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 但是, 你会愿意为追求品牌而付更多?

电讯公司是不是一直想尽办法提供最低通话或手机配套让我们签约? 无论是 Maxis, Digi, Celcom, 或是宽频公司 P1 4G, YES 4G, U Mobile, 与 Streamyx, 没有一天是没有看到它们打广告推销它们的最新配套有多便宜... 

Proton 是不是为了保住公司而特意推出超级便宜的 Saga BLM 来赢取 Produa 的市场占有率?
政府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制造商, 特别提高外国汽车制造商的进口税, 为的还不就是确保本土汽车会比外国汽车来得便宜?
马来西亚的汽油是由政府津贴的, 所以价格都一样.
如果你放眼国外, 虽然石油公司强调其产品比其它品牌更胜一筹, 但人们总是根据价格购买汽油, 而不是根据品牌. 

水泥, 木材, 砖瓦, 电脑的内存与芯片这些产品市场也同样如此.
尽管 INTEL 试图改变这情形, 给其处理芯片打上品牌烙印, 也无法在消费者心目中区分它与 AMD 处理芯片或 APPLE 的 A4, A5 处理芯片的分别.

让我们面对现实, 消费者根本不会在意向谁购买稻谷, 不会在意用哪一种品牌的手套, 急着大便时不会介意手头上的大便纸是哪个品牌, 有得抹就好, 对吧?
更不会介意是乘坐哪一班机, 只要可以安全抵达目的地.
只要可以上网, 收费便宜, 管它是哪一个品牌的宽频公司? 
去吃经济饭菜时, 不会因为饭店的老板用不同品牌的白米而拒绝用餐吧?

这种企业所销售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相当激烈的竞争, 售价最低的企业最有可能赚钱.
但是, 为了要把售价压到最低, 企业首先必须把成本也压低.
为了降低成本, 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
改进生产技术就是要不断地投资在最新的科技, 或是投资在研究及开发部 (R&D), 结果, 这就要求更多的资本支出, 而利润也随之减少.

举个例子.
A 公司改进其生产流程, 降低了成本, 从而增加了利润. 于是, 该公司采取降低售价的措施, 试图争夺 B, C, D 公司的占有的市场份额. B, C, D 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受到了影响, 但是它们不可能坐以待毙, 于是它们纷纷仿效 A 公司, 改进它们的生产流程. 几个月过后, B, C, D 公司成功改进其生产流程, 并降低它们的售价以便与 A 公司竞争. 
结果, A 公司最初因改进流程而增加的利润最终被侵蚀掉了...
而这样的恶性竞争会不断地循环下去. 成本越低, 售价也跟着低...
最终受惠的绝对是消费者, 而非投资者.

有时候, 这类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错.
在经济繁荣时期, 消费者需求大于供给, 像汽车制造商, 手套制造商, 航空公司, 等这些企业会因此盈利不少.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 它们会花费数十亿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所以, 我们会看见汽车制造商, 手套制造商投资在低成本国家开设新工厂, 增加生产能力.
我们也看见本土著名航空公司签下史无前例的飞机购买订单.
股东们看到企业盈利了, 想分一份, 于是企业满足股东要求而增加股息支付;
工会看见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好, 也想为员工讨一份应得的酬劳, 于是企业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水平及福利.
然而好景不长, 当经济的繁荣渐渐消退时, 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过剩了, 高额的股息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却难以回调, 企业膨胀的财务状况一下子就缩水了.
所以, 我们也常见一些企业在经济收缩时, 大量裁员, 拍卖产业, 公司的财务状况遭到严重的打击, 其股价狂跌不止, 呈现出非常狼狈不堪的摸样.

此外, 商品类企业能否盈利, 完全依赖于管理层的素质与智慧.
尚若管理层缺乏远见, 或因不当的资源分配而浪费企业宝贵的资产, 企业可能会像那些靠低成本竞争的制造商那样丧失市场地位, 招致竞争对手的攻击, 甚至面临倒闭的危机.

从投资角度看, 巴菲特极力避开的投资对象就是这些商品类企业.
首先, 由于价格竞争, 这类企业的利润十分微薄, 致使它们缺乏资金扩大经营或投资盈利水平更高的新企业.

其次, 即使这类企业能够盈利, 其赚到的钱通常也投入到厂房及设备的升级中, 以维持市场竞争能力. 尚若不那么做, 就等于是给竞争者提供攻击的机会. 别家企业的设备越来越好, 成本越来越低, 而你不投资在设备升级的话, 没多久, 你的售价无法跟随竞争者, 你就可以准备"王飞鸿收档".

再来就是这类企业通常都背负着越来越重的长期负债.
试想, 如果你持有这类身负沉重长期负债的企业, 有天, 当经济突然开始衰退, 谁会承担巨额资金的损失?

商品类企业有时会试图通过密集的广告来宣传其产品优于其它竞争者, 以此体现其产品的与众不同. 有如 NTPM 广告, "Cutie Compact, 一比二多..." 有印象吗? (",)
在某种情况下, 产品设计大大幅度改进确实能使某家企业在市场上领先一段时日. 但问题在于, 无论商品类企业如何追求精益求精, 刺激消费者的最终还是价格因素.
谁敢说消费者买 Cutie Compact 卫生纸时不是因为一比二多, 便宜又大块, 超值的因素?
但是, 如今为何 NTPM 不再可以像以前刚推出 一比二多广告时那样赚钱?
因为竞争者也懂得把卫生纸压缩起来, 弄得像 Cutie Compact 卫生纸那样, 最重要的是, 价格没有 Cutie Compact 卫生纸那样高罗!!
因此, 低成本制造商总是最后的赢家, 而其它竞争者最终只能垂死挣扎.

你还会碰商品类企业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